时间: 2025-04-28 06:0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1:57
“应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按照预定的时间或期限。基本含义是指某**或活动按照事先安排的时间发生或进行。
在文学中,“应期”常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历史**的准时发生,如“春花应期绽放”。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守时的赞赏,如“他总是应期到达”。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工程或项目管理中,“应期”指的是项目或任务按时完成。
同义词中,“准时”强调时间上的准确性,“按时”强调遵守时间规定,“如期”强调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反义词中,“迟到”指未按时到达,“延期”指推迟时间,“误期”指错过预定时间。
“应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应”字有应答、应和之意,“期”字有期限、期待之意。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应期”来描述**按时发生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文化中,守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应期”在社会交往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商业和官方场合,守时更是被高度重视,因此“应期”在这些领域中尤为重要。
“应期”给人以秩序、可靠和效率的联想。它让人感到安心,因为知道事情会按照计划进行。在个人层面,它可能引发对守时重要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应期”来评价一个人的守时能力。例如,在组织会议时,我会赞赏那些应期到达的参与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应期”:
春雨应期至,润物细无声。 花开如期展,岁月静好中。
视觉上,“应期”可能让人联想到日历上的标记,或是钟表上的指针准确指向某个时刻。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钟声准时响起的声音。
在英语中,“应期”可以对应为“on schedule”或“punctual”。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和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通过对“应期”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守时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常用,也在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时间的管理和遵守承诺。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