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5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50:48
斑駮(bān bì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头发上出现了斑点,通常指的是人到中年以后,头发开始变白,形成斑驳的白色斑点。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人的衰老迹象,特别是指头发的变白。
在文学作品中,“斑駮”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老态,增添作品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人们会用“白头发”或“白发”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生物学,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头发颜色的变化。
“斑駮”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字面上的“斑”指的是斑点,“駮”则是指颜色不均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用来形容头发的变白。
在**文化中,头发的变白常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因此“斑駮”有时也带有一定的尊重和敬意的意味。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外貌的重视,头发的变白也可能被视为衰老的标志,引发一定的焦虑。
“斑駮”这个词汇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慨,同时也可能唤起对长辈的尊敬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观察到家中长辈或周围人的头发逐渐变白时,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这一现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斑駮”来描绘一个智者的形象,如:“岁月在他额上刻下沟壑,斑駮的发丝诉说着无尽的智慧。”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给人一种沉稳和智慧的感觉。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象征着岁月的温柔和深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ey hair”或“silver hair”,虽然在文化上可能没有像中文中那样丰富的象征意义,但也常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标志。
“斑駮”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不仅描述了生理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经验和智慧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1.
【斑】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辬,驳文也。 、 《晋书·王献之传》-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宋之问《晚泊湘江》-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组词】
汗斑;斑马;斑污、 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2.
【鬓】
(形声。从髟(biāo),宾声。“髟”,意思是头发长。“髟”的字多与毛发有关。本义:颊发。两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鬓,颊发也。 、 《国语·晋语》-美鬓长大则贤。 、 《释名》-连发曰鬓。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鬓影、 鬓发霜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