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0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03:51
捭阖纵横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捭阖”和“纵横”两个词组成。其中,“捭阖”原指开合,引申为操纵、运用;“纵横”则指交错、广泛。结合起来,“捭阖纵横”形容人善于运用策略,灵活多变,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自如地操纵局势。
“捭阖”出自《周易·系辞上》:“捭之者,开也;阖之者,闭也。”“纵横”则源于古代地理学,指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两者结合,逐渐演变为形容策略运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谋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捭阖纵横”体现了人对智谋的推崇,尤其是在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领域。
该词汇给人以智慧、策略和灵活性的联想,常与聪明、机智的人物形象相关联。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企业家,他在市场竞争中捭阖纵横,总能找到新的商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该词汇的实际意义。
诗歌: 捭阖纵横间,智谋显神通。 风云变幻处,策略定乾坤。
故事: 在古老的王国中,有一位智者,他捭阖纵横,巧妙地化解了多次危机,成为国家的守护神。
视觉:可以联想一位智者在棋盘上运筹帷幄,棋子在他手中捭阖纵横。 听觉:可以联想古代战争中的号角声,伴随着智者的策略部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stermind”或“strategist”,强调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
“捭阖纵横”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人对智谋的推崇,也反映了策略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捭阖纵横之人,其言辩以私。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想对付秦国,但是他们的态度分为两派,以张仪为首的一帮人到处游说服从秦的领导,支持秦国统一六国,这一派叫横;以苏秦为首的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叫纵,但他们各自为政,最终被秦所灭
元·胡忯遹《木兰花慢·赠歌妓》:“看~,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1.
【捭】
(形声。从手,卑声。本义:两手横击)。
两手横向对外旁击。
【引证】
《说文》-捭,两手击也。 、 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
2.
【阖】
(形声。从门,盍声。本义:门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阖,门扇也。 、 《荀子·儒效》。注:“阖,门扇也。”-外阖不闭。
【组词】
阖扇
3.
【纵】
(形声。从糸(mì),从声。本义:松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纵,缓也。 、 《南齐书》-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
【组词】
纵缓、 纵弛
4.
【横】
横暴;放纵。 同: 犷
【引证】
《孟子》。按,皆纵恣悍厉之谓。-处士横议,以待我以横逆,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 、 《荀子·修身》。注:“不顺理而行也。”-横行天下。 、 扬雄《长杨赋》。注:“自纵也。”-东夷横畔。 、 《汉书·彭宠传》注-以威力相胁曰横。
【组词】
蛮横;横政、 横侈、 横虐、 横逆、 横逞、 横施、 横议、 横杀
祸害。
【引证】
《世说新语·自新》-谓为三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