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0:10
“佞道”一词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佞”通常指谄媚、奉承,而“道”可以指道路、方法、道理等。因此,“佞道”可能指的是一种通过谄媚或奉承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或途径。
由于“佞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关于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的描述,但这通常不会使用“佞道”这个词。
由于“佞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佞”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巧言令色,善于奉承。“道”字则有多种含义,包括道路、方法、道理等。将“佞”与“道”结合,可能是后来为了描述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而创造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正直和诚实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而谄媚和奉承则被视为负面行为。因此,“佞道”这个词在文化上可能带有贬义。
提到“佞道”,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
由于“佞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佞道”用于描述一个角色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的情节,例如:
由于“佞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佞道”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谄媚或奉承的行为来实现。
“佞道”这个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用于描述通过谄媚或奉承来达到目的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佞】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 《广雅》-佞,巧也。 、 《韩诗外传》-佞,谄也。 、 《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 《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 、 《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谓之佞。 、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 、 《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佞誉诬谀之徒。
【组词】
佞王、 佞巧、 佞感、 佞道、 佞兑、 佞禄、 佞色、 佞恶、 佞口、 佞舌、 佞言、 佞给、 佞慧
巧言谄媚的人。
【引证】
《英烈传》-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
【组词】
奸佞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