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8:23
时或:这个词组通常用来表示“有时候”或“偶尔”的意思,指的是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或不定期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
“时或”由“时”和“或”两个字组成,“时”表示时间,“或”表示可能或偶尔。在古代汉语中,“或”已有表示“有时”或“偶尔”的含义,因此“时或”作为一个词组,其含义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演变。
在中华文化中,“时或”的使用体现了对时间变化和事物不规则性的认识,反映了一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述。
“时或”给人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它不像“总是”那样给人压力,也不像“从不”那样给人限制,而是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或会用“时或”来描述自己的某些不规律的*惯或行为,比如“我时或会在深夜写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或风轻云淡,时或雨骤雷鸣,生活如诗,变幻莫测。”
在英语中,“时或”可以对应为“sometimes”或“occasionally”,它们在语义上相似,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时或”是一个富有弹性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时或”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真实。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或】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引证】
《小尔雅·广言》-或,有也。 、 《易·乾》-或跃在渊。 、 《书·微子》-殷其弗或乱正四方。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礼记·祭义》-庶或饷之。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或赐二小人酒。 、 《世说新语·自新》-或说处杀虎斩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 、 、
【组词】
或人、 或时、 或一,或种、 或日
用作虚词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引证】
唐·韩愈《杂说》-或尽粟一石。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或见恕。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或能免乎。
【组词】
跌下悬崖或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