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47
词汇“不厌求详”字面意思是指不厌烦地追求详细和详尽。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或获取信息时,追求尽可能的详细和全面,不满足于表面的或粗略的了解。
“不厌求详”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其构成的四个字都是常用字,组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对细节追求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组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注重细节和全面性是一种传统美德,这种价值观在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因此,“不厌求详”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个词组给人以认真、负责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在生活中注重细节的人。这种态度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演讲时,深感“不厌求详”的重要性。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论点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核实和推敲,这样才能确保演讲的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不厌求详,细琢时光,每一刻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学者在图书馆中仔细翻阅书籍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这些都是“不厌求详”的具体体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iculous”或“thorough”,它们都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全面性。
“不厌求详”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要追求细致和全面,这种态度不仅能够提高工作质量,也能够增强个人的专业素养。
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详】
(形声。从言,羊声。本义:审察,审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详,审议也。 、 《书·吕刑》。郑注:“审察之也。”-度作详刑,以诘四方。 、 《红楼梦》-凤姐详情度理,说:“他们必不敢多说一句话。” 、 《三国演义》-愿明上详之。
【组词】
详允、 详当、 详阅
1. 【不厌】 不嫌;不加以排斥; 不合; 不满足;不饱。厌,通"餍"; 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