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0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01:24
“本愿”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或初衷。它强调的是个人最根本、最真实的意愿,往往与个人的信仰、理想或目标紧密相关。
在文学作品中,“本愿”常用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深层动机,如在描述一个人物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本愿”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初衷,尤其是在面对选择或决策时。在**或哲学领域,“本愿”可能特指某种信仰或理念的核心愿望。
同义词中,“初衷”强调的是最初的想法或动机,而“本愿”更侧重于内心深处的、根本的愿望。反义词中,“妥协”和“放弃”都表示背离了最初的愿望或初衷。
“本愿”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本”(根本、基础)和“愿”(愿望、意愿)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经典中,“本愿”常用来指代菩萨或佛陀的根本愿望,即救度众生的宏大愿望。
在文化中,“本愿”具有特殊的意义,如“阿弥陀佛本愿”指的是阿弥陀佛在成佛前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每个愿都旨在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达到极乐世界。在传统文化中,“本愿”也常被用来强调个人品德和行为的一致性。
“本愿”一词给人以坚定、纯净和深远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人,以及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初衷的故事。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反复思考自己的“本愿”是什么,最终决定追随内心的声音,选择了更符合自己兴趣和理想的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本愿”融入到对自然或人生的感悟中:
山川不语,岁月无声,
唯我本愿,如星辰恒。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面对着广阔的天空和大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己“本愿”的坚定。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旋律悠扬、充满希望的乐曲,来表达“本愿”带来的积极情感。
在英语中,“本愿”可以对应为“true desire”或“heart's desire”,强调的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愿望。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文化中的“本願”(ほんがん),也常用于**语境,指代根本的愿望或誓愿。
通过对“本愿”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坚持初衷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并恰当地使用“本愿”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深层动机,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2.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