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9:06
词汇“巉岏”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和文言文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巉岏”的字面意思是山峰险峻、尖锐的样子。其中,“巉”指的是山势险峻,“岏”则形容山峰尖锐。
在文学作品中,“巉岏”常用来形容山峰的险峻和尖锐,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决眦入归鸟”即有巉岏之意,形容山峰高耸,鸟儿飞入其中。
“巉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主要在文言文中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其词源可能与古代人们对山峰形态的观察和描述有关。
在**传统文化中,山峰常被赋予崇高、神圣的象征意义。巉岏的山峰形象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志向高远或事物的艰险。
巉岏一词给人以雄伟、险峻的视觉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攀登挑战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巉岏一词较少使用,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巉岏山峰立,云雾绕其间。登临望远景,心随天地宽。”
巉岏的山峰形象可以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图片,以及风吹过山峰时发出的呼啸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巉岏”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形容词来描述山峰的险峻和尖锐。
巉岏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文言文中仍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了解和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