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2:13
扳不倒儿(bān bù dǎo ér)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扳不倒的”,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非常稳固,不容易被推倒或击败。这个词汇在口语中常用来比喻某人非常坚强、不屈不挠,或者某物非常稳固、不易损坏。
在不同的语境下,“扳不倒儿”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扳不倒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扳”(推、拉)和“不倒”(不倒下)组成,加上儿化音“儿”,形成了一个口语化的表达。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物体的稳固性。
在文化中,“扳不倒儿”常常与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联系在一起。这种精神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坚强、稳固和不可战胜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句的力量感和坚定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一个同事,他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都能保持冷静和坚定,大家都称他为“扳不倒儿”,这个词汇成为了他性格的代名词。
在诗歌中,可以将“扳不倒儿”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
山峰如扳不倒儿, 历经风雨仍屹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稳固的山峰或一座古老的建筑,它们都给人以“扳不倒儿”的视觉联想。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坚定、旋律有力的音乐,来增强“扳不倒儿”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shakeable”或“indomitable”,它们都传达了稳固和不可动摇的含义。在不同文化中,这种表达都体现了对坚韧和稳固性的推崇。
通过对“扳不倒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在描述物体稳固性时非常有用,而且在形容人的性格和精神状态时也非常贴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扳】
(古通“攀”)。
攀援。
【引证】
《广雅》-扳,援也。 、 《公羊传·隐公元年》-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组词】
扳援、 扳缘、 扳陟、 扳跻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