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8:46
“小山”字面意思是指相对高度较低的山丘,通常比大山或山脉要小,可能由自然形成或人工堆砌而成。在地理学中,小山可能被定义为海拔较低、坡度较缓的地形特征。
“小山”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小”和“山”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小山”的用法,其含义与现代基本一致。
在**文化中,小山常与自然美景、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如古代文人常以小山为隐居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小山”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自然风光、休闲活动如徒步、野餐等。
个人经历中,小山可能是一个常去的休闲地点,如周末与家人一起去爬小山,享受自然风光。
在诗歌中,“小山”可以用来营造意境:
小山静立水边旁, 绿树环绕鸟语香。 一抹斜阳照晚景, 人间仙境此中藏。
结合图片,小山可能让人联想到郁郁葱葱的植被、宁静的湖泊;结合音乐,可能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小山”可以对应为“hill”,在德语中为“Hügel”,在法语中为“colline”。这些词汇在各自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自然和文化意义。
“小山”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地理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小山”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