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3:24
宠信: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和信任,给予特别的优待或偏爱。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暗示这种偏爱可能是不公正的,或者可能导致其他人的不满。
在文学中,“宠信”常用于描述君主对臣子的偏爱,如“**对那位大臣的宠信无人能及”。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家庭或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如“他在公司里因为宠信而得到了许多特权”。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组织行为学中,宠信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领导行为。
同义词:偏爱、宠爱、优待 反义词:冷落、忽视、排斥
同义词“偏爱”和“宠爱”强调的是喜爱和优待,而“宠信”更强调信任和依赖,且带有负面色彩。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宠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宠”字原指对子女的喜爱,后来扩展到对任何人的特别喜爱。“信”字则指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宠信”逐渐被用来描述不公正的偏爱和信任。
在古代,对臣子的宠信往往影响政治稳定和朝政清明。宠信可能导致权臣专权,甚至引发政变。在现代社会,宠信在组织和公司中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制。
“宠信”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不公平和可能的腐败。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力的滥用和道德的沦丧。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同事因为与上级的关系而被宠信,可能会引起其他同事的不满和团队的不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将“宠信”用于描述一种不平等的爱情关系,如“她的宠信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他的世界,却也遮蔽了其他星辰的光芒。”
视觉上,“宠信”可能让人联想到金色的王座和华丽的宫殿,听觉上可能是宫廷音乐和朝臣的低语。
在英语中,“favoritism”可以对应“宠信”,但它更侧重于偏爱和不公平,而不一定包含信任的成分。
“宠信”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别的喜爱和信任,还暗示了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和负面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宠信”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个词汇。
1.
【宠】
(形声。从宀(mián),龙声。本义:尊崇)。
同本义。
【引证】
《国语·楚语》。注:“尊也。”-宠神其祖。 、 《说文》-宠,尊居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宠名皆弃。
【组词】
宠存、 宠重、 崇厉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