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8:40
指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游船妓馆尤得利,略无~意。
1.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
2.
【较】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同本义。
【引证】
《考工记·舆人》-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 、 《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猗重较兮。
【组词】
重较
3.
【锱】
(形声。从金,甾声。本义:古代的重量单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锱,六铢也。 、 《淮南子·说山》-锱锤之冠。 、 《广韵》-八铢为锱。 、 《风俗风义》-铢六则锤,锤晖也;二锤则锱,锱炽也;二锱则两也。 、 《礼记·儒行》。郑玄注:“八两曰锱。”-虽分国如锱铢。
4.
【铢】
(形声。从金,朱声。从“金”与货币有关。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儒行》-虽分国如锱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