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3:32
江翻海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江水翻腾,海水扰动,形容局势或情况非常动荡不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的混乱或骚动,尤其是在政治、社会或自然灾害等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江翻海扰 常用来形容战争、革命或重大社会变革带来的动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个人生活中的巨大变化或困扰。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或政治分析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江翻海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比喻,用以形容人类社会的动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政治或军事领域,也用于描述个人或社会生活中的混乱。
在文化中,江河和海洋常常被用作比喻,象征着广阔和深邃。江翻海扰 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不安。它让人联想到波涛汹涌的海面和汹涌澎湃的江水,象征着不可预测和难以控制的力量。
在个人生活中,江翻海扰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家庭危机、职业变动或健康问题,这些都可能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江翻海扰夜未央, 星辰黯淡月无光。 人间纷扰何时了, 唯有心中一盏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汹涌海浪和翻腾江水的画面,配以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高潮部分,来增强江翻海扰 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urbulent" 或 "chaotic",但这些词汇缺乏江翻海扰 所特有的自然和文化的深度。
江翻海扰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外在的动荡,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不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引证】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温庭筠《送人东归》-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组词】
江汉、 江水、 江左烟霞、 江陵
2.
【翻】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王维《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组词】
翻泊、 翻翔、 翻簸
3.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4.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