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5:38
匏壶:匏壶是一种古代的容器,通常由匏瓜(一种葫芦)制成,用于盛装液体,如酒或水。匏壶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常与礼仪和祭祀活动相关联。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匏壶常被用作象征性的物品,代表纯洁、自然和古老的传统。例如,在《诗经》中,匏壶常与祭祀和宴饮场景相关联。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匏壶一词较少使用,除非在讨论古代文化或历史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匏壶是研究古代生活方式和文化*俗的重要实物。
同义词:葫芦壶、匏瓜壶
反义词:现代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
词源:匏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匏指的是一种葫芦,壶则是容器的通称。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匏壶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传统仪式和文化活动中仍有所保留。
文化意义:在**文化中,匏壶象征着自然、简朴和传统的美德。它常在重要的仪式和节日中使用,如春节和中秋节。
社会影响:匏壶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和传统的尊重,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情感反应:匏壶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的美好。
联想:匏壶让我想到古代的田园生活,那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
经历:在一次文化展览中,我亲眼见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匏壶,它精致的工艺和古朴的外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古匏壶中酒,
千年香未散。
一饮尽风华,
岁月悠悠长。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古老的匏壶,表面有着自然的纹理,静静地摆放在一张木桌上,周围是古朴的家具和柔和的灯光。
听觉联想:想象在古代的宴会上,人们用匏壶倒酒时,酒水缓缓流入杯中的声音,清脆而悦耳。
比较: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自然材料制成的容器也有所存在,如非洲的葫芦容器,但它们的使用和文化意义与**的匏壶有所不同。
理解:匏壶不仅是一个古代的容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传统的价值。
重要性:了解和学*匏壶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
1.
【匏】
(会意。《说文》:“从包从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芦。省:即省形,选取“瓠”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本义:葫芦的一种,即匏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匏,瓠也。 、 《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 、 《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 、 《汉书·郊祀志下》-其器陶匏。
2.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