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5:21
烽尘:字面意思是指烽火和尘土。烽火通常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尘土则指飞扬的泥土。结合起来,烽尘常用来比喻战争或动荡不安的局势。
烽尘一词源于古代军事用语,烽火台是古代边防报警的设施,尘土则是战争中不可避免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烽尘逐渐被用来比喻战争和动荡的局势。
在**文化中,烽尘常与历史和战争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坚韧。在社会背景中,烽尘可能被用来反思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烽尘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壮的,联想到的是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它激发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思。
在个人经历中,烽尘可能与历史学*或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相关,让人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烽尘起,英雄泪,
江山易,岁月催。
战鼓声声,血染征衣,
千古风流,一梦回。
烽尘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上飞扬的尘土和烽火台上的烟火,视觉上是一片灰蒙蒙的景象,听觉上则是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war dust”或“battle smoke”,用来描述战争的场景和氛围。
烽尘作为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不仅在文学和历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激发人们对和平与历史的深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1.
【烽】
(形声。从火,夆(fēng)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同本义。
【引证】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
【组词】
烽警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