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34:29
植树造林 的字面意思是指种植树木并培育成林的活动。它是一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行为,旨在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物多样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植树造林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核心活动——种植树木并形成森林。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都有所增加。
在,植树造林与传统的“植树节”(每年的3月12日)紧密相关,这个节日旨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此外,植树造林也是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植树造林常常让人联想到清新空气、绿色景观和生态平衡,给人以积极、希望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社区的植树活动,亲手种下树苗,感受到与自然亲近的快乐和对未来环境的期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我们挥锹植树,绿色的希望在土壤中生根发芽,森林的旋律在心中回响。”
想象一片新植的树林,阳光透过嫩绿的叶子,鸟鸣声在树梢间回荡,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生机。
在英语中,植树造林可以对应为“afforestation”或“tree planting”,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都强调了通过人工手段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性。
植树造林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环保行动,也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传达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和承诺。
1.
【植】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植,户植也。 、 《墨子·非儒》-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 、 《淮南子·本经》-夏屋宫驾,县联房植。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3.
【造】
(形声。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造,就也。 、 《书·盘庚》-咸造勿亵在王庭。 、 《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 、 《仪礼·士丧礼》-造于西阶下。 、 《战国策·宋策》-而造大国之城下。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明日造朝。 、 宋·沈括《梦溪笔谈》-造玉清宫。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造左公第。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组词】
造劫历世、 造历幻缘、 造适、 造胜、 造门
4.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