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18:59
“五鼓”一词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古代夜间计时的五个时段,每个时段敲一次鼓,共五次。这种计时方式常见于古代**,尤其是在军事和宫廷生活中,用于规范夜间的时间管理和活动安排。
“五鼓”源自古代**的计时系统,最初用于军事和宫廷,后来逐渐融入民间文化。随着现代计时工具的发展,“五鼓”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常见,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有其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五鼓”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黎明的到来,常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在古代,五鼓的使用体现了社会秩序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五鼓”一词常带有一种古朴和沉静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夜晚和历史的深远。它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曾多次遇到“五鼓”这一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
在创作一首关于夜晚的诗时,我可能会写道:“五鼓声中,月影婆娑,古道边,思绪如潮。”
想象一幅画面:夜色中,古老的城墙上,鼓手敲响五鼓,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星光点点,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夜间计时方式可能使用不同的名称和方式,如欧洲的“守夜”(Vigil)或阿拉伯的“夜祷”(Tahajjud)。
“五鼓”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连接古代与现代、文化与历史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尊重传统,同时也激发我们对历史的好奇和探索。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