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1:20
词汇“公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尤其是在古代官制中有所体现。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公曹”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官府中的低级官员,主要负责文书工作或辅助高级官员处理日常事务。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公共事务的官员”。
“公曹”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官制的命名*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官职名称逐渐被其他词汇所替代,如“吏”、“掾”等,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常用。
在古代**,官制严谨,不同级别的官员各司其职。“公曹”作为低级官员,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分明、职责明确的特点。
对于现代人来说,“公曹”可能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场的严谨和规矩。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公曹”这一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研究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公曹”来描绘古代官场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类似官职和官制体系。
“公曹”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制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知识体系和文化素养。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曹】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引证】
《资治通鉴》-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曹干、 曹掾、 曹务、 法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