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3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36:21
“燕昭”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古代燕国的君主昭王。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燕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是燕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文学作品中,“燕昭”常被用来指代贤明的君主或政治清明的时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化讨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同义词如“明君”强调君主的明智和公正,而“燕昭”则特指燕昭王这一历史人物。反义词如“昏君”则指昏庸无能的君主,与“燕昭”形成鲜明对比。
“燕昭”一词源于**古代历史,特指燕国的昭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贤明的君主,但其核心含义始终与燕昭王的历史形象紧密相关。
在传统文化中,燕昭王被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他的故事和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许多关于君主治理和政治伦理的讨论。
提到“燕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贤明、公正和繁荣。这个词汇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让人想到一个国家在贤明君主的领导下走向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燕昭王的历史事迹,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对我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君主角色有很大帮助。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君主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燕昭之治,国泰民安,
四方来朝,万邦仰瞻。
贤明如日,公正如天,
千古传颂,英名永传。
想象一幅画面:燕昭王坐在宝座上,面带微笑,四方使者跪拜,国都繁华,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繁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燕昭”这一特定历史人物的词汇,但类似的贤明君主形象在世界各地的历史和神话中都有所体现,如古罗马的奥古斯都、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等。
通过对“燕昭”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历史人物的指代,也是贤明治理和政治理想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