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40
“怨疚”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怨”和“疚”两个字组成。其中,“怨”表示不满、责怪或怨恨,而“疚”则表示内心的愧疚或自责。结合起来,“怨疚”指的是因为内心的愧疚和对某人或某事的责怪而产生的复杂情感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怨疚”常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特别是在涉及道德冲突或情感纠葛的情境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复杂情感,既有责怪也有自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情感状态和行为动机。
同义词:内疚、自责、愧疚
反义词:释然、心安、无悔
“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怨恨、不满。“疚”字则较晚出现,原意为内心的痛苦或愧疚。两个字结合成“怨疚”,可能是随着汉语的发展,人们需要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而形成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怨疚”常常与道德责任和人际关系紧密相关。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因此,怨疚感往往被视为个人自我反省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怨疚”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复杂。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道德和情感上挣扎的人,以及他们在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时的内心痛苦。这种情感可能会影响我的思维,使我更加谨慎和自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疏忽导致了一个小错误,这让我感到怨疚。我既责怪自己不够细心,又怨恨同事没有及时提醒我。这种情感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怨疚”:
月光下,我独自徘徊,
心中怨疚如影随形。
悔恨的泪水,无声滑落,
在寂静的夜,诉说着内心的挣扎。
在视觉上,“怨疚”可能让我联想到阴沉的天空、孤独的身影和黯淡的光线。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联想到低沉的音乐和悲伤的旋律,如巴赫的《G小调赋格》。
在英语中,“怨疚”可能对应于“guilt and resentment”或“remorse and blame”。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来描述复杂的情感状态,但可能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责任和对他人的责怪。
通过对“怨疚”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复杂性和它在表达情感和道德冲突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准确地使用这个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传达其丰富的情感内涵。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疚】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久声。本义:久病)。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
【组词】
疚病、 疚疾、 疚头怪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