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3: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3:25:29
拥慧迎门(yōng huì yíng mé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持扫帚在门前迎接,表示恭敬地迎接贵客。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萧何为相国,拥慧迎门。”在这里,“拥慧”指的是手持扫帚,古时扫帚多用草制成,故称“慧”。
在文学作品中,拥慧迎门常用来形容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热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它能够传达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氛围。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礼仪和文化。
拥慧迎门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扫帚是清洁的象征,手持扫帚迎接客人意味着为客人清扫道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尊敬和欢迎的一种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拥慧迎门**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礼”,即对人的尊重和礼貌。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主人自身修养的体现。在社会交往中,这种礼仪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拥慧迎门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尊敬和热情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之美,以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手持扫帚迎接客人,但拥慧迎门的精神仍然值得借鉴。例如,在家中准备一些小点心,或者提前打扫干净,都是对客人表示欢迎和尊重的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来,拥慧迎门开,
花香满径处,宾至如归怀。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穿着古代服饰的主人,手持扫帚,面带微笑,站在门前,等待着贵客的到来。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增添一种古典和优雅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ll out the red carpet”(铺红地毯),用来表示对贵宾的隆重欢迎。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尊重和欢迎之意。
拥慧迎门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尊敬和欢迎的词汇,它还承载着古代礼仪文化的深厚内涵。在现代社会,虽然形式上有所改变,但其传达的尊重和热情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和传承。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美。
后上朝太公,太公拥彗迎门,却行欲拜。
1.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
【组词】
拥树、 拥矢、 拥社、 拥持、 拥膝
2.
【彗】
(会意。甲骨文象扫竹之形,本是象形字。小篆增加“又”(手),构成了会意字。本义:扫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彗,埽竹也。 、 《礼记·曲礼》-国中以策彗卹勿驱。 、 《史记·孟荀传》-拥彗先驱。 、 《汉书·王褒传》-忽若彗泛画涂。 、 《汉书·高帝纪》-太公拥彗。
【组词】
彗汜画涂
3.
【迎】
(形声。从辵(chuò)。本义:遇,相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夆,悟也;逢,遇也,其理一也。”-迎,逢也。 、 《淮南子·时则》。注:“逆春也。”-以迎岁于东郊。 、 《史记·五帝纪》。正义:“逆也。”-迎日推策。
【组词】
迎霜
4.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