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0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09:40
词汇“梦像”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学化或抽象的概念,用来描述梦境中的形象或梦境本身。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梦像”进行分析:
“梦像”字面意思是指梦境中的形象或梦境本身。它可以指代梦境中的具体景象、人物、**,或者是梦境的整体感觉和氛围。
“梦像”这个词可能是由“梦”和“像”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梦境中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梦境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因此“梦像”也可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梦境常常被认为是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或者是内心深处的反映。因此,“梦像”在文化上可能与神秘、预兆、心理状态等概念相关联。
“梦像”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神秘、梦幻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未知、探索和内心的深处。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认知和潜意识的思考。
由于“梦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某人的梦境对其有特殊意义,他们可能会用“梦像”来描述这些梦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梦像”来创造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如:
在夜的深处,梦像轻轻展开,
星辰点缀着无边的画卷,
我在梦中飞翔,穿越时空的界限。
“梦像”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光线、模糊的轮廓和悠扬的音乐,这些都是梦境中常见的元素。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梦像”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dream image”或“rêve imaginaire”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梦像”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梦境的独特视角,尤其是在文学和心理学领域。它强调了梦境的形象性和象征性,为理解和表达梦境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