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42
词汇“外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基于假设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外朗”指的是外表清晰、明朗或声音洪亮、清晰的意思。
由于“外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外”(外表、外部)和“朗”(明亮、清晰)组合而成。
在某些方言或地区文化中,“外朗”可能被用来形容天气或声音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外朗”来形容一个晴朗的早晨或一个声音洪亮的演讲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晨曦初露,天际外朗,
鸟鸣声声,清脆悠扬。
由于“外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尽管“外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提供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朗】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朗,明也。 、 《诗·大雅·既醉》-高朗令终。 、 《国语·楚语下》-其圣能光远宣朗。 、 《淮南子·原道》-新而不朗。 、 嵇康《琴赋》-朗月垂光。 、 陶潜《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
【组词】
朗白、 朗朗、 朗鉴、 朗亮、 朗明、 朗净、 朗烈、 朗朗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