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3:16
大悲咒:大悲咒是**密宗的重要咒语之一,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简称“大悲陀罗尼”。它源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为救度众生所发的大愿,具有消除灾难、增长福德、净化心灵等功效。
在**文化中,大悲咒被广泛用于诵读、念诵和冥想,以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在文学作品中,大悲咒常被用来象征慈悲与救赎。在口语中,提及大悲咒可能意味着寻求心灵的慰藉或祈求平安。
同义词:陀罗尼、咒语、真言(这些词汇都指代**中的特定咒语或经文)
反义词:无(大悲咒作为一种**咒语,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大悲咒源自梵文,经过汉译后成为现今的形式。它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成为修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悲咒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紧密相连,被视为慈悲与救度的象征。在社会层面,大悲咒的念诵活动常常与节日、法会等活动相结合,成为社区凝聚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大悲咒给人以宁静、慈悲和希望的情感联想。它不仅是**修行的工具,也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个人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可能会选择念诵大悲咒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力量。例如,在经历亲人离世时,念诵大悲咒可以帮助缓解悲伤和焦虑。
在诗歌中,可以将大悲咒的意境融入,表达对慈悲与救度的向往:
晨曦微露,心随大悲,
千手千眼,观世音垂。
愿此真言,涤净尘世,
慈悲为怀,救度众生。
大悲咒的念诵声音给人以宁静和庄严的听觉体验。在视觉上,可以联想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3.
【咒】
(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祝”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谅辅传》-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 、 《淮南子·说山》-尸呪齐戒。 、 《文心雕龙》-崇替在人,咒何预焉?
【组词】
咒延、 咒祝、 咒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