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59:54
猎装(Hunting attire)是指专门为狩猎活动设计的服装,通常具有实用性、耐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这种服装旨在保护猎人免受恶劣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帮助他们在狩猎时保持低调,不易被猎物发现。
猎装一词源于狩猎活动的实际需求,随着户外**和狩猎文化的发展,猎装的设计和材料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现代猎装不仅注重实用性,也开始考虑舒适性和时尚元素。
在某些文化中,狩猎被视为一种传统活动,猎装因此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例如,在一些原住民文化中,猎装可能包含特定的图案和符号,具有**或社会象征意义。
猎装可能让人联想到大自然、冒险和生存技能。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和挑战,激发人们对野外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参加狩猎活动或户外探险时穿着猎装,体验其提供的保护和便利。例如,一次成功的狩猎经历可能与穿着合适的猎装密切相关。
在诗歌中,猎装可以被用来象征勇气和探索精神:
他披上猎装,踏入未知的森林, 每一步都踏出了勇气的印痕。
猎装可能让人联想到森林的绿色、树叶的沙沙声和猎枪的回响。视觉上,猎装通常是迷彩或深色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在不同文化中,猎装的设计和用途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北美的猎装可能更注重迷彩和隐蔽性,而非洲的猎装可能更注重耐热和防虫。
猎装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服装类型,还承载了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猎装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相关的活动和体验。
1.
【猎】
(形声。从犬,巤(liè)声。本义:打猎,捕捉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猎,放猎逐禽也。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 《礼记·月令》-执弓挟矢以猎。 、 《左传·宣公十一年》-楚蒍艾猎,字叔敖。 、 《太玄·毅》。注:“捕也。”-吏所猎也。 、 唐·王维《观猎》-将军猎渭城。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出猎。 、 《聊斋志异·促织》-教我猎虫所。
【组词】
猎火、 猎围、 猎士、 猎夫、 猎食
2.
【装】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装,裹也。 、 《史记·郦生陆贾传》-橐中装。 、 张衡《思玄赋》。注:“束也。”-简元辰而俶装。 、 《文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 、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 、 《战国策·燕策》-为装遣荆轲。
【组词】
装囊、 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