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3:06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由碳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它是一种有毒气体,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阻止氧气在血液中的正常运输,导致组织缺氧,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一氧化碳的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源自拉丁语“carbo”(炭)和希腊语“monos”(单一),以及“oxide”(氧化物)。这个词在18世纪末被化学家正式命名,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其重要性和危险性逐渐被人们认识。
一氧化碳在现代社会中与家庭安全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冬季取暖和烹饪时,不当使用燃气设备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因此,许多国家都有相关法规和安全指南来预防此类事故。
一氧化碳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危险和死亡相关联。在提及一氧化碳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过社区的一氧化碳安全宣传活动,通过讲解和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燃气设备,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诗歌片段: 在寂静的冬夜, 炉火轻声呢喃, 一氧化碳,无声的刺客, 潜伏在温暖的谎言。
一氧化碳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无色的气体在空气中扩散的图像,而听觉联想可能是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呼救声或警报声。
在不同语言中,一氧化碳的名称和危险性认知相似,如在德语中为“Kohlenmonoxid”,在法语中为“Monoxyde de carbone”,都强调了其化学成分和危险性。
一氧化碳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们关注安全。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危险性,有助于我们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氧】 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8,主要是两价,一般是无色无嗅无味不可燃的双原子气体,稍溶于水,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空气中,按体积计,空气含氧达21%,并以化合状态存在于水、大多数普通岩石、矿物(例如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以及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例如醇、酸、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元素符号O。
3.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
4. 【碳】 一种主要呈四价的非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以金刚石和石墨形式),是煤、石油、沥青、石灰石和其他碳酸盐以及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成分 ——元素符号C。
1. 【氧化】 又称氧化作用”。指物质和氧化合的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作用。如氧化铜和氢的反应中cuo+h2cu+h2o氧化铜还原为铜,氢则被氧化为水; 在半导体晶片表面制备氧化层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