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5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57:25
残棋:字面意思指的是未下完的棋局,通常指象棋或其他棋类游戏中因某种原因(如时间限制、比赛中断等)未能完成的对局。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比喻为未完成的事务或局面。
“残棋”一词源于**古代的棋类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未完成的事务。在现代汉语中,它仍然保留着其原始的棋类术语意义,同时也被广泛用于比喻各种未完成的状态。
在文化中,棋类游戏如象棋和围棋被视为智慧和策略的象征。因此,“残棋”不仅仅是一个棋局的状态,也反映了人对于未竟事业的一种哲学思考,即认为生活中总有许多未完成的事务,而这些事务往往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去解决。
“残棋”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未解的谜团和未竟的挑战。它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对过去的回顾,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总有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就像一盘残棋,虽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残棋”这个词的含义,并激励我继续努力,直到项目最终完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残棋”:
在时间的棋盘上,
我们都是棋手,
每一步都精心策划,
但总有残棋留下,
等待明天的阳光,
照亮未竟的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finished game”或“incomplete match”,但这些表达缺乏“残棋”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哲学意义。
通过对“残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它不仅仅是一个棋类术语,更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比喻,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未完成的事务时,需要保持耐心和智慧,继续前行。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