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0:00
黄鹂。
1.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
2.
【莺】
(形声。从鸟,荣省声。本义:鸟羽有文彩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春莺,《考声》:‘莺,鸟毛有斑纹貌也。 、 《诗·小雅》-有莺其羽。
【组词】
莺背色、 莺粉
黄莺 。又称黄鹂、仓庚等。
【引证】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组词】
莺花队、 莺花寨(莺花市),莺花阵(指妓院、 莺语、 莺歌、 莺谷、 莺娇、 莺簧、 莺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