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5:45
词汇“念恤”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念”和“恤”两个部分来理解。
结合起来,“念恤”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念恤”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同情,因此“念恤”这样的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温暖和人性化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对他人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表达对他人困境的关心时使用类似的词汇,如“我很关心你的情况”或“我对你的遭遇感到同情”。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念恤”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
月下独酌思故人,
念恤之情溢于言。
千里之外心相系,
愿君安好无烦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与人之间深切关怀的画面,如一位老人在照顾生病的孩子,充满了念恤之情。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可以用“compassion”(同情)或“concern”(关心)等词汇表达。
“念恤”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切的关怀和同情,是中华文化中强调的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
1.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2.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