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1:46
“大雨倾盆”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雨势非常大,就像盆子里的水一下子倒出来一样。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雨水像盆子倾倒一样猛烈地落下,通常用来描述暴雨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大雨倾盆”常用来营造紧张或戏剧性的氛围,如在描述灾难、战争或重大前的自然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次具体的暴雨经历,或者比喻某种强烈的情感或。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雨量和雨势。
“大雨倾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雨水常常与丰收、生命和净化联系在一起。因此,“大雨倾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象征着新的开始或重大的变化。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特定的季节(如夏季的雷雨季节)或地理区域(如多雨的地区)相关联。
“大雨倾盆”给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戏剧性的,有时甚至是压抑的。它可能让我联想到自然的力量、生活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在困难面前的脆弱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山区徒步时遇到了大雨倾盆,那种突如其来的雨势和随之而来的泥石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威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雨倾盆,洗净了尘世的喧嚣,留下一片宁静的绿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乌云密布的天空下,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街道上的行人匆忙避雨。听觉上,可以想象雨滴打在屋顶、窗户和地面上发出的连续而有力的声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rrential rain”或“downpour”,它们都描述了雨势的猛烈。在不同文化中,对于暴雨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共同感知。
“大雨倾盆”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自然现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倏忽间四边黑云陡合,~。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
3.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4.
【盆】
(形声。从皿,分声。皿,泛指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盛东西或洗涤用的器皿。通常为圆形,口大底小,比盘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盆,盎也。 、 《考工记·陶人》-盆实二鬴,厚半寸,脣寸。 、 《周礼·牛人》。司农注:“所以盛血。”-与其盆簝。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组词】
炭盆、 脸盆;大铜盆、 盆吊、 盆冤、 盆口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