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9:07
“玉具”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指的是用玉制成的器具或装饰品。在古代,玉具通常用于礼仪、装饰或象征身份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玉具”可能用来描绘贵族或皇室的生活,强调其奢华和高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文物保护,可能会专门研究玉具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价值。
“玉具”一词可能起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仍被保留和使用。
在**文化中,玉具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纯洁和高贵的象征。在古代社会,玉具的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不同类型的玉具。
提到“玉具”,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玉具”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参观博物馆或阅读历史书籍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描述和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玉具轻敲,古韵悠长,时光在此刻凝结。”
想象一件精美的玉具,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光泽、细腻的触感,以及在安静的博物馆中轻轻的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中美洲的玛雅文化,也有使用玉石制作器具和装饰品的*惯,但具体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玉具”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价值。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