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2:31
词汇“停阴不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表达。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停阴不解”字面意思是指阴云停留不散,比喻事情或情绪持续不解决或不明朗。
由于“停阴不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停阴”和“不解”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一种持续的、不明朗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天气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事,因此“停阴不解”可能在古代文学中用来形容政治局势或个人命运的不明朗。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忧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持续的阴雨天气或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持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会用“停阴不解”来形容这种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事停阴不解,愁绪如云密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持续不明朗的状态。
“停阴不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一种持续的不明朗状态,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表达复杂情感有一定的帮助。在学*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停阴结不解,通衢化为渠。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阴】
(会意。从阜(fù),从侌,侌(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 、 《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鸣鹤在阴。 、 《周书·王会》-壜上张赤挛阴羽。 、 《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 、 《周礼·大司乐》-阴竹之管。 、 《周礼·柞氏》-令剥阴木而水之。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汉水南岸)。 、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之阴。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阴谷皆入济。 、 清·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组词】
阴山背后、 阴木、 阴竹、 阴滨、 阴麓、 阴坡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解】
兽名。
【引证】
《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角解豸终。
【组词】
解豸
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引证】
《韩非子》-事私门而完解舍。
【组词】
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