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5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52:36
“星飞云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星星飞逝,云彩散去。基本含义是指事物迅速消散或消失,常用来形容景象的瞬息万变或事物的短暂存在。
在文学作品中,“星飞云散”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幻莫测,如夜空中星星的闪烁和云彩的流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迅速消失或变化的事物,如梦想的破灭、计划的失败等。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天气的快速变化。
同义词:
反义词:
“星飞云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源自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形容各种迅速变化或消失的事物。
在文化中,“星飞云散”常与自然美的短暂性和无常性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哲学思考。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常感,让我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易逝。它提醒我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它们可能转瞬即逝。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星飞云散”来形容一次美丽的日落,那天的云彩和夕阳的色彩变化非常迅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星飞云散夜空寂,梦回故里泪沾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空中星星闪烁、云彩流动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a shooting star”,用来形容事物的短暂和耀眼。
“星飞云散”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的美丽和无常,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短暂和变化无常的深刻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和思考。
自唐以后至于本朝,以和戎为国是,千里之州……无有捍蔽,一旦胡尘猝起,星飞云散,无有能自保者。
普风招呼众军上前冲杀一阵,杀得宋兵~,往后逃命不及。
1.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
2.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3.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