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7:4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7:46:56
打嗝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发出嗝声”。它指的是一种不自主的、间歇性的、从喉咙发出的声音,通常是由于胃部或食道中的气体突然排出引起的。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呃逆”。
打嗝儿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打嗝儿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打”和“嗝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打”表示动作,“嗝儿”表示声音。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简单,但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形成了这样的复合词。
在某些文化中,打嗝儿被视为对食物的赞美,尤其是在餐后。然而,在大多数社会中,打嗝儿通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打嗝儿 通常带有一种轻微的不适感或尴尬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饱食后的满足,或是某些不适时的尴尬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打嗝儿是一个常见的生理现象。例如,一次聚餐后,我突然开始打嗝儿,朋友们都笑着提醒我喝水或深呼吸来缓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打嗝儿作为一种生动的比喻:
他的笑声如打嗝儿般突兀, 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打嗝儿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个人突然张开嘴巴,喉咙微微颤动的画面。听觉上,它是一种短促、尖锐的声音,有时伴随着身体的轻微震动。
在英语中,打嗝儿通常被称为“burp”或“belch”。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打嗝儿的接受程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打嗝儿 是一个简单但有趣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常见的生理现象,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嗝】
(形声。从口,鬲(gé)声。本义:禽鸟鸣声)。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嗝,雉鸣也。 、 《字汇》-嗝,鸡鸣。
【组词】
嗝报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