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9:15
握力:握力是指用手握紧物体时所表现出的力量,通常用来衡量手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在体育和医学领域,握力常被用作评估整体肌肉力量和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
握力一词在中文中直接表达了其字面意思,即握住物体的力量。在英语中,相应的词汇是“grip strength”,其中“grip”意为握住,“strength”意为力量。这个词组清晰地传达了握力的概念。
在某些文化中,握力被视为男性气概和力量的象征。例如,在商业场合,一个强有力的握手被认为是一种自信和权威的体现。
握力可能让人联想到力量、控制和稳定性。在情感上,它可能与安全感、信任感和力量感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握力训练可以帮助提高手部功能,对于经常使用电脑或从事精细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在诗歌中,握力可以被比喻为情感的强度:“他的爱如握力,紧紧抓住我的心。”
握力可能让人联想到紧握的拳头、坚硬的肌肉和有力的呼吸声。
在不同语言中,握力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手部肌肉的力量——是普遍存在的。
握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医学和体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角色。了解和掌握握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功能和文化象征。
1.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