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3:47
词汇“海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海鹘”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海鹘”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鸟类,具体指哪种鸟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明确。在古代文献中,“海鹘”可能指的是一种善于飞翔的海鸟,如海鸥或海鹰。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海鹘”常被用来象征自由、高远或勇敢。例如,在描述海上航行或海战的场景中,可能会提到“海鹘”作为背景元素,增添诗意和壮阔感。
“海鹘”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古代文人对某种海鸟的俗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鸟类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海鹘”可能因其生活在海洋中的特性,被赋予了自由、高远和勇敢的象征意义。
提到“海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海洋、自由飞翔的鸟类,以及与之相关的冒险和探索精神。
由于“海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写作或创作中,可以用来增添文学色彩和深远的意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海鹘振翅,穿越波涛,自由之心,无垠天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海鸟在海面上翱翔的画面,伴随着海浪的声音和海鸟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阔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海洋鸟类也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西方文化中的海鸥常被视为自由的象征。
“海鹘”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鹘】
鸷鸟名。即隼 。部分隼属动物的旧称。
【引证】
宋·苏轼《石钟山记》-山上栖鹘。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俊鹘抟水禽。 、
【组词】
鹘雕、 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