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4:26
“浸微浸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逐渐微弱,最终消失。这个成语形容事物或现象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
在文学作品中,“浸微浸消”常用来描述某种情感、力量或现象的逐渐消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等,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些趋势或行为的逐渐减弱。
“浸微浸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逐渐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浸微浸消”常用来形容事物的自然变化过程,强调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不可逆性。在社会变迁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描述某些传统俗或观念的逐渐消亡。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感,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不可挽回。在表达中,它常用来形容那些逐渐消逝的美好或重要的事物。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用“浸微浸消”来形容一段友情的逐渐淡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几乎不再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时光如水,浸微浸消, 旧梦难寻,只余空叹。”
在视觉上,“浸微浸消”可以联想到夕阳逐渐沉入地平线的景象,或者是一朵花逐渐凋谢的过程。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渐行渐远的旋律,逐渐消失在远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de away”或“gradually disappear”,但这些表达缺乏“浸微浸消”所蕴含的渐进性和不可逆性的文化内涵。
“浸微浸消”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功能。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自然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事物消逝的感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释然而溃。
1.
【浸】
(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出今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入虖沱河。-浸,浸水也。出魏郡武安东北,入呼沱水。
【组词】
巨浸
泡在水里,被水渗入。
【引证】
《诗·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 《周礼·职方氏》-其浸五湖。 、 《吕氏春秋·木味》-浸渊之草。
【组词】
浸淬、 浸蚀、 浸濡
2.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3.
【浸】
(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出今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入虖沱河。-浸,浸水也。出魏郡武安东北,入呼沱水。
【组词】
巨浸
泡在水里,被水渗入。
【引证】
《诗·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 《周礼·职方氏》-其浸五湖。 、 《吕氏春秋·木味》-浸渊之草。
【组词】
浸淬、 浸蚀、 浸濡
4.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