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8:04
瓮头春: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装在瓮中的春酒,特指用陶制瓮储存的陈年美酒。在古代,春酒是指在春天酿造的酒,因其醇厚甘美而备受推崇。
文学语境:在古代诗词中,“瓮头春”常被用来形容酒的醇香和陈年的美好,如“瓮头春色夜裁缝,烛底萦香满箔风”(宋·苏轼《浣溪沙·春情》)。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谈论古代文化或酒文化时,可能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酒文化研究或古代文学研究中,“瓮头春”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了**古代的酿酒技艺和饮酒文化。
同义词:陈年老酒、佳酿、美酒
反义词:新酿、劣酒、淡酒
“瓮头春”一词源自**古代的酿酒文化,瓮是古代常用的陶制容器,用于储存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成为形容陈年美酒的专用词汇。
在**古代社会,酒文化极为丰富,瓮头春作为陈年美酒的代表,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方式。
提到“瓮头春”,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古代的雅致生活、文人墨客的诗酒风流,以及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醇厚与宁静。
在参观古代酿酒作坊时,我曾亲眼见到过用瓮储存的陈年酒,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酒香的醇厚,让人难以忘怀。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我可能会这样写:“瓮头春色夜裁缝,烛底萦香满箔风。”
想象一幅画面:一间古朴的酒坊,墙上挂着陈年的瓮,空气中弥漫着酒香,耳边仿佛能听到酒液在瓮中轻轻摇晃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intage wine”(陈年葡萄酒),但“瓮头春”更具有**文化的特色和历史感。
“瓮头春”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的酒文化,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的精髓。
1.
【瓮】
(形声。从瓦,公声。本义:陶制盛器,小口大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罋,汲缾也。 、 《广雅·释器》-瓮,瓶也。 、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