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6:53
在耳历历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清晰地在耳边回响,形容记忆非常清楚,好像刚刚听到一样。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记忆的清晰度和鲜活感。
在耳历历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在耳”和“历历”两个词组成。其中,“在耳”表示声音在耳边,“历历”表示清晰可数。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记忆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在耳历历 这个成语体现了人们对重要和教诲的重视,强调了记忆的持久性和清晰度。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刻的记忆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难以忘怀的时刻,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重要的演讲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耳历历”的感觉。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但当时的紧张和兴奋仍然清晰如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遥远的山谷里,
老师的教诲在耳历历,
如山泉般清澈,
如松涛般悠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山谷中,耳边回响着老师的声音,山谷的回声增强了这种清晰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ing clear in one's ears" 或 "echo in one's memo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记忆的清晰度是相似的。
在耳历历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深刻的记忆和情感体验。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记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及从先公游,磨砻乎道义而服膺其家范之懿,至今在耳历历也。
1.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4.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