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5:03
急愤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急”和“愤”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因急切和愤怒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感到非常急切和愤怒,通常这种情绪是由于对某件事情的不满或不公正待遇引起的。
急愤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强度和具体情境。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例如,“愤怒”可能更通用,而“急愤”则强调了急切和愤怒的结合。
急愤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急”字表示急切、迫切,而“愤”字表示愤怒、愤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急切愤怒的复合词。
在**文化中,急愤常常与正义感和对不公正的反抗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冲突或个人遭遇不公时,急愤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绪,因为它可能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急愤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紧张的。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时的激动和决心。这种情绪可能会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和改变现状的欲望。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起不公正的**,当时我感到非常急愤。这种情绪促使我站出来为受害者发声,最终帮助他们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急愤”:
急愤如烈火,燃烧在心间,
不公的阴影,驱散在眼前。
急愤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风暴中,面对着不公正的势力,他的眼神坚定,表情愤怒。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激烈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高潮部分,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在英语中,与“急愤”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furious”或“outraged”,这些词汇也表达了强烈的愤怒和急切的情绪。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种情绪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体验是相似的。
急愤 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强烈的愤怒,还强调了急切和迫切的感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急愤”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感和立场。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应用,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地运用它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2.
【忿】
(形声。从心,分声。从“心”,表示与心情有关。本义:愤怒,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忿,悁也。 、 《广雅》-忿,怒也。 、 《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 、 《礼记·大学》-身有所忿窒。 、 《楚辞·怀沙》。注:“恨也。”-惩违改忿兮。 、 《庄子·达生》-忿慉之气。 、 《玉篇》-忿,恨也,怒也。 、 《战国制·秦策》-伯主约而不忿。 、 《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组词】
忿恨、 忿气、 忿怒、 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