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6:49
快书:快书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通常由一人表演,使用快板(一种打击乐器)伴奏,快速而有节奏地讲述故事或表达观点。快书的特点是语言幽默、节奏明快、内容丰富,常常包含讽刺和教育意义。
快书起源于**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最初,快书是街头艺人的表演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曲艺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快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快节奏和幽默风格一直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快书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教育工具。它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传达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社会背景中,快书常常被用来反映社会现象,进行社会批评。
快书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兴奋和好奇。它的快节奏和幽默内容让人感到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对故事背后深层含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文化节上看到一位快书艺人的表演,他的快速而富有节奏的叙述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将快书的概念融入,创作一首节奏明快、内容丰富的诗,通过快速的意象转换和语言节奏,传达一种活力和动感。
快书让人联想到快板敲击的声音和艺人快速转动的舌头,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艺术形式可能包括西方的快板(slam poetry)和日本的落语(rakugo),虽然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语言的节奏和幽默。
快书作为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语言表达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的高效、幽默和教育意义使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快】
(形声。从心,(guài)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快,喜也。 、 《战国策·秦策》-文信侯去而不快。 、 《史记·魏公子列传》-心不快。 、 《后汉书·班超传》-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则不快吾意。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所为诚快。
【组词】
快观、 快吾意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