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8:20
火药:火药是一种爆炸性混合物,主要由硝石(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它在军事、烟花制造和矿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火药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火药配方出现在唐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的配方和应用不断改进,从最初的烟花到后来的军事应用。
在**文化中,火药与春节的烟花和爆竹紧密相关,象征着驱邪和庆祝。在西方,火药则更多与战争和军事历史联系在一起。
火药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兴奋,因为它与爆炸和力量相关。联想可能包括战争、烟花和科技进步。
在个人生活中,火药可能与特定的节日或庆典活动相关,如观看烟花表演或参与烟花制作。
在诗歌中,火药可以被用来象征激情和变革:
“火药在夜空中绽放, 如同心中的激情, 瞬间点燃, 照亮了黑暗。”
火药的视觉联想通常是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丽景象,听觉联想则是爆炸声和烟花声。
在不同文化中,火药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火药与节日庆典紧密相关,而在西方,火药更多与军事历史联系在一起。
火药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和表达方式。通过对火药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药】
(形声。从艸,乐声。本义:治病的物品。药物;药材。一般是植物,故从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药,治病草也。 、 《周礼·疾医》。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易·无妄》-勿药有喜。 、 《史记》-求仙人不死之药。
【组词】
药肆、 药贴、 药封、 药案、 药王、 药引、 药局、 药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