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1:17
“买静求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花钱购买宁静以求得安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为了达到某种平和或安宁的状态,不惜付出代价或采取某些措施。
在文学作品中,“买静求安”可能用来描绘一个人物为了逃避纷争或追求内心的平静而采取的行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为了避免麻烦或冲突而做出的妥协或牺牲。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个体或群体为了寻求稳定和安全感而采取的行为策略。
“买静求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个人情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与安宁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买静求安”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了人们对于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理解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为了保护自己和所爱的人,可能会做出一些牺牲和妥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为了家庭的和谐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的情况,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买静求安”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买静求安,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宁静的花园或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古典音乐或自然的风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y for peace”或“buy tranquility”,但这些表达没有“买静求安”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历史背景。
“买静求安”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或集体的安宁时,可能需要做出一些牺牲和努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只消说他造言生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
1.
【买】
(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本义:买进,购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买,市也。 、 《庄子·逍遥游》-请买其方百金。 、 《墨子·经说》-买粥易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礼记·曲礼》-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组词】
买嘴吃、 买市、 买山、 买骨、 买菜求益
2.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