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36
“如鸟兽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鸟兽一样四处逃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群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慌乱无序地四处逃散的情景。
“如鸟兽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混乱逃散场景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鸟兽常被用来比喻人的行为,尤其是在描述混乱或无序的状态时。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紧急情况下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混乱和无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恐慌和不安。在表达时,它强调了情况的紧急和人们的无助。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突然的无序散开,如大型活动结束后的散场,或者突发**导致的人群疏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人群如鸟兽散,各自寻找归宿的星光。”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人群慌乱逃散的场景,听到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增强了“如鸟兽散”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atter like frightened birds”,虽然不如“如鸟兽散”那样简洁和形象,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混乱和逃散的意味。
“如鸟兽散”这个成语在描述紧急和混乱场景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场景的紧迫性,还反映了人们在危机中的行为模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粤兵素弱,见之即溃,~。
汉武帝刘彻任命大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为骑都尉,驻守北方边境。一次他率领五千人马从居延杀出,攻打匈奴境内的浚稽山,把三万匈奴兵杀得大败,匈奴单于派八万大军前来包围,汉军孤立无援,李陵只好叫伤残士兵作鸟兽散以免全军覆没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鸟】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 -- 一般指骂人的粗话。
【组词】
鸟乱、 鸟事
3.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