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5:47
掩谤: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掩盖或隐藏诽谤、中伤的言论。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试图隐藏或否认他人的负面言论或诋毁行为,以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名誉。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掩谤”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采取的策略,这种策略可能涉及谎言、隐瞒或操纵信息。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使用“掩谤”来指责某人试图掩盖不实的言论或诽谤他人的行为。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公关领域,“掩谤”可能涉及具体的策略和手段,如通过法律手段或公关活动来消除负面影响。
同义词:掩盖、隐瞒、掩饰、粉饰
反义词:揭露、公开、坦白、坦诚
“掩谤”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掩”(掩盖)和“谤”(诽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谤”指的是公开的批评或指责,而“掩”则意味着隐藏或遮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掩盖诽谤的行为。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名誉和声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掩谤行为往往被视为不诚实和不道德的。在某些社会中,掩谤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如诽谤罪。
“掩谤”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不诚实和欺骗。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政治斗争、职场竞争或个人关系的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掩谤行为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职场、政治、社交媒体等。例如,某人可能试图通过散布不实信息来损害竞争对手的声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掩谤”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内心斗争:
在谎言的阴影下,他掩谤真相, 心中的良知,却在夜深人静时呼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角色在黑暗中试图掩盖一些不利的证据或言论。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悬疑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掩盖和隐藏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掩谤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ver up slander”或“suppress defamation”。不同文化对名誉和声誉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掩谤行为的普遍性和接受度。
“掩谤”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诚实、名誉和道德等核心概念。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谤】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谤,毁也。 、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 、 《战国策·齐策》-有能谤讥于市朝。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以致天下怨谤也。
【组词】
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