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1: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1:56:50
掩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或袖子遮住脸或眼睛,通常用来形容哭泣或悲伤时的动作。在文学中,它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悲伤、羞愧或不愿面对现实的情感状态。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如诗词、小说中,“掩袂”常用来形容女子哭泣时的动作,增添一种柔美和哀怨的氛围。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可能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的引用或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情感研究领域,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人们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非言语行为。
同义词:拭泪、掩面、掩泣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词源:“掩”字意为遮盖,“袂”字意为袖子,两个字组合起来描述了用袖子遮住脸的动作。
历史演变: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文学中仍有使用,但在日常口语中已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掩袂”常与女性的柔弱、哀怨形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情感表达的一种期待和规范。
情感反应: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悲伤、哀怨的感觉,能够唤起人们对失去、离别等情感的共鸣。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学中的女子形象,或是某些电影、电视剧中的悲伤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或讨论中,较少直接用于日常交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掩袂人,泪湿青衫袖。”
视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古装剧中女子掩面哭泣的画面。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用袖子擦眼泪”或“用手遮住脸”,但“掩袂”这个特定的表达在**文化中更为典型。
总结:“掩袂”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悲伤或羞愧时的动作,尤其在古代文学中常见。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动作,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反思:在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丰富个人的表达方式。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袂】
(形声。从衣,夬(guài)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攘袂群起。
【组词】
袂接肩摩、 袂云汗雨、 袂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