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4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44:37
改悔:指改正错误,悔悟过去的过失,决心不再重犯。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强烈的道德和心理层面的含义,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转变和自我修正。
改悔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改”意味着改变或修正,“悔”意味着后悔或悔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改悔常常与道德修养和自我提升联系在一起。在如和教中,改悔也是重要的教义,强调通过悔悟和改正来净化心灵。
改悔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希望的。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愿意采取行动去改变,这种转变是值得尊敬和鼓励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个朋友因为一次严重的错误而深感后悔,并最终通过实际行动来改悔,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改悔的力量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改悔”:
在夜的深渊,星光指引,
我心中的黑暗,终将改悔。
悔悟的泪,洗净过往的尘,
新的黎明,等待着我的到来。
改悔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海边,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内心充满了悔悟和决心。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段缓慢而深沉的钢琴曲,表达内心的反思和转变。
在英语中,“repentance”与“改悔”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内心的悔悟和行为的改变。然而,“repentance”在西方背景下的使用更为频繁,尤其是在教中。
改悔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个人道德和心理的转变,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改悔”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