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1:57
悔过:指对自己的错误或罪行感到后悔,并决心改正。这个词汇通常涉及到道德或法律上的错误,强调的是内心的反省和外在行为的改变。
悔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悔”意味着后悔,“过”意味着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强调点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悔过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社会,悔过也与法律制度中的认罪和改造相关。
悔过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内心的痛苦。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改变和救赎的希望。
在个人生活中,悔过可能发生在对家人或朋友的伤害后,通过真诚的道歉和行为上的改变来修复关系。
在诗歌中,悔过可以被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内心的转变:
在夜的深渊,我悔过
每一滴泪,都是对过往的忏悔
愿晨光带来新生,洗净旧日的罪
悔过可能让人联想到教堂的忏悔室,或者是电影中角色在雨中独自反思的场景。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缓慢而沉重的旋律,如巴赫的《圣母颂》。
在英语中,悔过可以对应为“repentance”或“remorse”,虽然含义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的强调点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悔过是一个深刻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道德和心理层面,也与社会和法律制度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至关重要。
1.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