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4:03
文臣:指古代**朝廷中的文职官员,相对于武将而言。他们主要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法律制定、文化教育等事务。
文臣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僚体系,最初指的是那些负责文职工作的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指代文职官员的专用词汇。
在**古代社会,文臣是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文臣的形象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忠诚、智慧、仁爱等价值观相联系。
文臣一词给人以稳重、智慧、权威的联想。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怀念。
在现代社会,文臣的概念可以延伸到那些在政府或企业中负责行政管理、政策制定的人员。例如,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可以被视为现代的“文臣”。
在诗歌中,可以将文臣的形象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如:
春风拂过紫禁城,
文臣笔下绘江山。
智慧如星照千古,
忠诚似水润民心。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中纳言、英国的文官体系等,都有类似文臣的角色,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
文臣一词不仅承载了古代*的官僚文化和政治传统,也反映了智慧、忠诚等普遍的人类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