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4:23
席次: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座位或位置的次序,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组织中,如会议、宴会、学校等。它强调的是座位的排列和分配,以及与之相关的地位或等级。
席次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席”指的是座位或垫子,“次”指的是次序或等级。在古代,席次用于描述宴会或会议中的座位安排,这一用法延续至今。
在**文化中,席次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在正式宴会或会议中,座位的安排反映了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尊重程度。
席次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和秩序,也可能引发对社会等级和尊重的思考。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带来压力,特别是在需要遵守特定席次规则的场合。
在参加学术会议时,我曾注意到席次的安排非常讲究,演讲者和重要嘉宾的座位明显区分,这让我意识到席次在专业环境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席次比喻为人生舞台上的位置,每个席次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故事:
在人生的宴会上, 每个席次都有其独特的风景, 从第一席次到最后的角落, 每个位置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席次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椅子,或是宴会上优雅的餐桌布置。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宴会上的轻音乐或是会议中的正式发言。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类似的座位安排概念,但可能不像在**文化中那样强调社会等级和尊重。例如,在西方宴会上,座位的安排可能更多基于亲密关系而非社会地位。
席次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座位的物理位置,还反映了社会秩序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席次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参与和理解各种正式场合。
1.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